医学人文讲堂
【水仙 讲堂第169期】沈小白:两种道德宇宙:数字时代的模仿治理
时间:2025-11-14 11:33:35 来源:
水仙直播
2025年11月10日,由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主办的第169期医学人文讲堂在医学部逸夫楼716会议室举行。本期讲座题为“两种道德宇宙:数字时代的模仿治理”,由爱丁堡大学商水仙直播 国际与中国商务副教授(高级讲师)沈小白主讲,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长聘副教授陈海丹主持,长聘副教授赖立里担任与谈人。

沈教授首先指出“模仿悖论”:模仿既是推动创新与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也可能带来规范性、约束性甚至破坏性影响。报告聚焦日常模仿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治理问题。
在理论阐释中,沈教授引用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和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观点,将社会世界描述为由模仿关系构成的网络,其基本单元是“单子(monad)”。她强调,“影响力较弱者模仿影响力较强者”的过程具有关系性,受声望、信念与欲望驱动。模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差异生成创新。
沈教授以中国创新实践为例,分析了分布式、自下而上的模仿模式。这种模式既催生了诸如BAT,即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等企业的成功,也可能导致失败甚至破坏性结果,因此国家层面的有效治理成为现实挑战。通过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回顾,沈教授指出,缺乏反思的模仿可能导致系统性的道德错位:各行动者虽理性行事,但原有的关系信任被技术指标取代,最终造成严重道德危机。
报告还强调了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监控(dataveillance)在模仿治理中的作用。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升模仿行为的可见性、可追踪性与可治理性,这不仅支撑了良性模仿,也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我约束与自律。
在中西方比较部分,沈教授指出,中西方在数据监控上的立场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模仿在数字空间的扩展,双方都面临悖论:中国通过数字治理的可见性与可追踪性获得实践经验和收益,而西方在模仿治理上仍存在抵触态度,例如对数据监控持谨慎态度。

在学术讨论环节,赖立里教授与沈教授探讨了模仿的具体含义,“两种道德宇宙”与模仿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时代的模仿治理等问题。中国科水仙直播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高璐肯定了模仿在现代性构建中的必要性,并强调东西方价值观的互补性和文化对话的重要性。

本次讲座系统梳理了模仿悖论的理论与实践,并探讨了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挑战,为师生深入理解模仿治理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稿:吴乐倩
图片:张程程
审核:陈海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