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直播 新闻

您目前的位置: 水仙直播» 水仙直播 新闻

徐长顺在医学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医学人文:医学AI时代的“压舱石”

水仙直播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盛夏时节,很高兴迎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同研究探讨医学AI时代医学人文的相关话题。首先,我代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也向邀请我参加会议的我的老师——北大医学部郭莉萍教授表示诚挚谢意。

医疗卫生领域正进行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这就是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革新与应用,我们是这场变革的引领者、参与者、见证者。从智能导论、影像分析再到药品研发,AI俨然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知识,正以“万知之知”的姿态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推动着医疗领域变革的浪潮,这种变革是全领域的、全方位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尽管AI依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其发展速度和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

有专家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在“极基础”“极应用”两个重点,医疗恰恰是最合适“极应用”的关键领域。在浙江,乌镇智能医院去年开放以来,不到10名医生与一批智能导论机器人已经接待了数千名患者;在上海,1支医生团队参与研究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在罕见病领域,研究显示,过去每位罕见病患者平均需要7年才能确诊,而且确诊前至少要问诊8名专科医生甚至要经历3次误诊,而北京协和医院“太初”大模型的应用,预期可将国内原本平均4年多的诊断时间缩短到1个月左右。

医疗服务的本质是“人”对“人”的关怀,医疗服务的核心始终是围绕“人”展开——医生以经验、智慧和情感治愈病痛,患者以信任、支持和配合将生命相托。纵观医疗技术发展史,任何一项医疗技术其核心都是为了解决好“为人”的问题,都具备“人为”属性,“人为”是手段,“为人”才是根本目的。

我成长于江南水乡,小时候心中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渔民出海总会在空驶的小渔船上放些大石块,父母告诉我这叫“压舱石”,主要用于降低空载时小船的重心,以防遇到大风大浪小船侧翻。就医学领域而言,在AI技术推动医疗革命性变革的浪潮中,如果说AI技术是“万知之识”,那么,医学人文则是“知识的知识”,是确保医疗技术变革这艘巨轮正确方向的“压舱石”。

当我们惊叹技术奇迹时,是否也在思考:医学的本质究竟是算法的精准还是对生命的理解?一方面,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激增,但同期医患信任度调查显示,技术越发达,患者对“人性化医疗”的渴求越强烈;AI只能看到的是数据,唯有医生能看懂数据背后的“人”——他的恐惧、他的家庭、他对疼痛的独特耐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显示,医生与患者沟通时间增加30%,治疗依从性提升50%;AI可以生成一万种安慰话术,但患者需要的可能只是握住那只为他擦过眼泪的手。

我们更要清醒看到:医学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叠加,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对话。当前,AI技术正深刻重塑医疗生态,也对医学人文精神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回应、以智慧之力破解。“压舱石”可以让一叶小舟在风浪中稳步前行,而医学人文正是AI时代医疗巨轮的“压舱石”——它能让技术不至于偏离‘救死扶伤’的航道。

我们要警惕“数据主导”取代“人文主导”,守住医患关系的情感根基。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患之间的眼神交流、掌心传递的力量、一句“我理解你的痛苦”,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恰恰是治愈的核心密码。AI可以代替人类作出知识的判断,但无法代替人类作出情感的判断。布里丹之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头完全没有理性的驴处于两堆同等数质量的干草中将会被饿死。有患者说:“医生知道我片子里的结节大小,却不知道我整夜睡不着的焦虑。”AI可以精准识别病灶,却读不懂患者的恐惧。如果任由技术逻辑主导诊疗流程,医患关系就会异化为“人与机器的对话”,医学人文中最珍贵的共情、信任、关怀将逐渐稀释,解决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主动管理和平衡技术的使用。我们要防范“算法理性”遮蔽“伦理思考”,筑牢医疗决策的价值防线。AI的优势在于通过大数据挖掘规律,但医疗决策从来不仅是“概率计算”,当AI给出“手术成功率90%”的结论时,我们是否忽略了患者“哪怕1%风险也不愿承受”的生命选择。去年,有这样一个案例:AI系统为晚期患者推荐了某款靶向药,理由是“疗效数据最优”,但医生最终选择了另一种方案——因为他了解到患者最大的心愿是“能参加女儿的婚礼”。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算法可以提供最优解,但“最合适的解”永远需要人文判断。我们要避免“技术依赖”弱化“人文传承”,守护医学精神的代际传递。医学人文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也是在病床边、手术台旁一代代传承的“精神基因”。老一辈医生带着学生查房时,会教他们“握住患者的手再宣布坏消息”;会提醒“开检查单前先问问患者的经济状况”。这些细节里的温度,是AI无法编程的。如果技术工具变成了“思想依赖”,医学人文的传承链条就可能断裂。我们必须警惕:当医生的成长路径从“跟师学艺、体察人心”变成“调试算法、优化模型”,医学失去的将不仅是温度,更是灵魂。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I是时代给医学的礼物,不是替代医学的答案。让AI读片更准,是为了让医生有更多时间倾听患者;让算法预测更精,是为了让治疗方案更贴合人的需求;让技术迭代更快,是为了更好地守护“生而为人”的尊严。“人为”的技术其根本在于“为人”,守住医学这一深厚根基的力量在于医学人文这块“压舱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