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直播 新闻
凝聚共识 提倡实践:第二届北京大学叙事医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时间:2025-11-19 05:45:58 来源:
水仙直播
2025年11月15日至16日,第二届北京大学叙事医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凝聚共识·提倡实践”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凝聚有关叙事医学演进图景的共识,并倡导医学人文、健康人文、叙事医学的最佳实践路径。此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智慧,分享了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实践成果,开展了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对话,共同谋划叙事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设置了两个主会场和九个分会场,来自北美洲、欧洲、澳洲及亚洲和国内的100余位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260余位参会者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医疗机构等,包括部分深度参与叙事医学实践的患者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学术盛宴。

大会合影
11月15日上午的开幕式与大会报告上半场由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院长郭莉萍主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徐长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叙事医学自诞生以来,为破解现代医学技术化与人文性失衡的难题提供了重要路径,也成为医学人文精神落地的有效工具。并围绕叙事医学由“共知”走向“共行”提出了“因行得知”“因知践行”“知行合一”三点感受。他还介绍了北京22家市属医院以叙事医学为抓手进行人文科室建设的试点成果,明确将通过制度保障、平台搭建等推动叙事医学在医院体系中从“共知”走向“共行”。

15日主会场
报告会上半场,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教授王一方作了题为“论叙事医学三大范畴”的报告,强调叙事医学既是一种新的认知范式,也是一条创新的临床路径。他重点剖析了三对关键范畴——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叙事医学与叙事护理、现代医学叙事与传统中医叙事,强调厘清概念内涵对于推动学科发展至关重要。王一方教授指出不同认知范式之间不应简单“求同存异”,而应“见异思变”,通过思维互嵌实现临床实践的互动与互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商洪才作了题为“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融合思路与方法”的报告,指出当前循证实践对“患者价值观”的关注仍有不足,而叙事医学能有效弥合循证治疗与医学人文之间的鸿沟。他提出“叙事医学循证化”与“循证医学叙事化”的双向路径,包括开展叙事干预的临床研究、提升医生的叙事能力、将叙事思维融入证据生态系统构建等,为医学研究与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方向。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格伦作了题为“叙事循证设计(NEBD)理论及设计方法论研究”的报告,以甘肃妇幼保健院为例,阐述了如何将患者的经历与故事转化为具体的空间需求,并通过建筑语言营造具有疗愈性的环境。这一研究填补了叙事医学在建筑与空间维度上的认知空白,为人文医疗环境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
报告会的下半场由清华大学医水仙直播 副院长陈旭岩主持。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水仙直播 教授黄金月作了题为“香港儿童安宁疗护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一项质性个案研究”的报告,探讨了香港儿童安宁疗护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研究比较了患儿、家长与医护三方对照护需求的认知异同,发现尽管三方关注点相似,但视角存在显著差异:医护更侧重医学问题,而家庭更关注日常生活挑战。她指出,整合多方声音、推动共同决策,是弥合服务差距、实现整体照护的关键。
大会发布了由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院长郭莉萍教授团队,浙江省省级医院管理中心朱利明副主任团队、北京协和医水仙直播 人文和社会科学水仙直播 李飞副教授团队联合制定的三个共识。郭莉萍教授发布了《中国医疗机构人文科室建设专家共识(2025)》,朱利明副主任发布了《中国医院叙事医学实践专家共识(2025)》,李飞副教授发布了《中国医水仙直播 校叙事医学教育教学专家共识(2025)》。三大专家共识从人文科室建设、叙事医学医院实践、叙事医水仙直播 校教育等多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叙事医学实践理论和实践体系,标志着我国叙事医学的标准化、体系化的进一步发展。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荣休教授Lennard J.Davis进行了线上发言,从文化批评视角出发,探讨了强迫症叙事中生物文化因素的互动关系,并揭示了历史语境在疾病理解与疗愈过程中的潜在力量。
11月15日下午,分会场1聚焦中医叙事医学的理论构建与临床实践。与会学者们通过《郭林日记》等经典文本,阐释了叙事医学在患者康复与诊疗优化中的多重价值;从整体观出发,构建了融合天人合一理念与系统生态的叙事实践框架;在临床层面,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的循证叙事模型,并提炼出疾病演变、情绪因素等核心叙事要素。与会学者还挖掘了传统细读方法的现代价值,构建了融合象思维与辨证论治的中医叙事理论体系。这些探索彰显了中医“以人为本”理念与叙事医学的高度契合,为推动医学人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15日分会场1
分会场2聚焦叙事医学在癌症护理、慢性病与罕见病管理等领域的临床应用。与会学者通过构建“叙事缓和医疗”理论框架,结合对结直肠癌患者、成骨不全症群体的深度访谈,揭示了患者疾病认知的动态特征与心理需求。与会学者还通过“人形海报式”护理查房模式,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叙事护理实验等具体的实践探索,提升了临床护理的质量与温度。这些研究凸显了将护理工作从疾病管理升华为生命关照的核心理念,通过建立情感同盟、参与患者故事解读等方式,为推进医疗人文实践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与方法。

15日分会场2
分会场3聚焦叙事医学在疼痛管理、安宁疗护及跨文化医疗等领域的实践方式。与会学者展现了叙事干预帮助患者接纳疼痛、缓解焦虑抑郁以及调节恐惧的重要作用。与会学者还阐明了叙事护理在安宁疗护领域不仅能提升护士的相关能力,还能帮助患者实现有尊严的离世。同时,与会学者还关注了文化背景对就医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沉默”的叙事价值,以及叙事医学循证决策的辅助作用。这些研究彰显了叙事医学在深化医患理解、优化临床实践方面的多维价值。

15日分会场3
分会场4聚焦叙事医学的多元跨界实践。与会学者们的报告跨越文学、媒体、影视与教育等多个维度,既从文学视角剖析医疗叙事与生命观,通过媒体案例反思公共危机中的道德构建,也借助巴西原住民电影、华语失智症影像等探讨创伤与疗愈。同时基于系统思维的本土化“文学-临床”干预模式,以及中外文献计量研究的对比,共同呈现了叙事医学在连接文学与临床、个人与社会、本土与国际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拓展医学人文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深刻启示。

15日分会场4
分会场5聚焦叙事医学在儿科、特殊教育、人工智能等多元场景中的前沿应用与伦理挑战。学者们从语言学、哲学、临床实践等多维度展开探讨,涵盖儿科医疗投诉中监护人话语的情感建构、特殊教育中医学与教育话语的博弈,以及AI作为“叙事主体”在临床决策中的角色与规制等议题。同时,与会学者还探讨了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赛博格化”体验、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自杀动机分析,以及如何通过纪录片叙事重构积极的老年形象等关键议题。与会学者的讨论充分展现了叙事医学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交叉学科活力,为医疗人文实践开拓了新的理论与伦理视野。

15日分会场5
11月16日上午,大会报告的上半场由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院长助理官锐园教授主持。欧洲叙事医学学会主席 Maria Giulia Marini作了题为“意义与证据的双星:连接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的报告,指出循证医学虽不可或缺,研究者却常将统计概率误读为确定性,而叙事医学正是弥补这一缺失的关键。她强调,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将患者的故事融入临床证据,可以构建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实践。

16日分会场
日本关西水仙直播 大学人类福祉研究院院长山泰幸作了题为“从日本老年福祉中心的哲学咖啡活动实践来看叙事(讲述)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健康的作用”的报告,分享了日本在超高龄社会背景下,通过“哲学咖啡”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升生活质量的实践。他指出,叙事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对抗社会孤立、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
报告会的下半场由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助理教授黄蓉主持。悉尼大学健康伦理学副教授 Claire Hooker 作了题为“压力之下的从容:以引录剧场改变医疗文化”的报告,介绍了如何运用“引录剧场”改变医疗职场文化。她通过剧作《压力之下的从容》及其配套工作坊,展示了艺术干预在提升医护人员沟通与职场行为方面的显著效果,为改善全球医疗职场文化提供了创新路径。
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 Jürgen Pieters 作了题为“当托尔斯泰遇见医学:如果伊凡·伊里奇是你的病人”的报告,展现了他以托尔斯泰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为教学素材,与内科住院医师共同探讨医患关系中的语言与沟通策略。他强调,叙事医学并非与生物医学对立,而是与之互补,共同构建更完整的医学图景。
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水仙直播 应用语言学系副教授 Penelope Scott 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中的疾病隐喻:健康人文视角”的报告,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角度,探讨了疾病隐喻在视觉叙事中的潜力与局限。她指出,AI图像生成虽能帮助患者表达难以言说的痛苦,但也需警惕其可能强加的隐喻框架。
11月16日下午,分会场1聚焦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健康促进与医学教育等多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会学者的研究涵盖通过双向叙事交换构建献血者情感联结、借助非遗技艺实现疾病意义重塑、利用午间读书会促进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内化等实践路径。与会学者还围绕孕妇分娩恐惧、护理实习生共情能力培养及三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等多个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干预与教育策略。学者们的研究凸显了叙事医学在整合临床关怀、文化滋养与技术赋能方面的前景,为其体系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撑。

16日分会场1
分会场2聚焦叙事医=学干预在临床各领域的多元化实践与显著成效。学者们围绕叙事医学能有效提升全科医患沟通质量,节日主题的叙事干预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疾病认知与生活质量,以及叙事医学干预在改善神经外科患者的住院结局,深化对临终儿童疾病认知的理解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学者还就音乐叙事等干预形式为癌症患者和心理康复提供的情绪调节与表达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的研究展现了叙事医学在缓和医疗场景中促进医患关系改善,以及与循证医学的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16日分会场2
分会场3聚焦叙事医学在医院管理场景中的应用。学者们围绕叙事医学在有效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护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会学者还从医学与艺术的融合为医院注入人文温度,数字叙事与技术伦理的探讨为智能化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转变患者主体角色继而重构医患关系的角度,深入探索了叙事医学的应用路径。这些探索充分证明,叙事医学正从多维度推动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技术效率与人文温度的双重提升。

16日分会场3
分会场4聚焦叙事医学与机构身份及文学艺术的关联。学者们通过具体的案例,探讨了跨文化情境下亲属诊疗的伦理困境,以及机构叙事如何塑造医疗组织的身份认同等议题。还通过分析心脏病、残疾与母性疼痛等主题,揭示了疾病叙事中身体与文化的交织关系,展现文学艺术在对抗社会污名的力量、表达个人与种族创伤的巨大潜力。这些研究共同表明,叙事医学正通过伦理反思、文化批判与艺术实践,不断深化对痛苦、创伤与疗愈的人文理解。

16日分会场4
本届叙事医学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叙事医学研究领域的共识,呈现了其丰富多元的实践路径。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度对话,通过多元视角的碰撞与融合,为深入探索叙事医学理论范畴与临床路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届研讨会发布了三大专家共识,有力推动了中国叙事医学实践的标准化与体系化建设,为提升中国医学人文关怀水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资源。未来,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将继续组织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深入贯彻《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全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第三届“医学的温度”征文活动典礼。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及《NEJM医学前沿》、水仙直播-水仙直播视频-水仙直播app 、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相关领导出席了活动。
文:朱建强 梁若宸 曲悦文 陈思康佳立 李天宇

